1986年,正值晚年、在桂林享受宁静生活的李宗仁夫人李秀文合法配资平台排名,意外迎来了一位神秘的访客。
那晚,李秀文早已进入梦乡,突然,门外传来急促而不断的敲门声。声音充满了紧迫感,像是有什么紧急事情。李秀文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,满腹疑问,迷迷糊糊地走向门口。她心中想着:深夜里,谁会在这个时候敲门呢?她犹豫片刻,最终打开了房门。刹那间,她的睡意全无,眼前的情景让她瞬间清醒——站在门口的,竟然是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,特意前来看她。
几天前,白先慧曾联系过李秀文,二人早已约定好会面,李秀文便耐心地等待着她的到来。见面的一刹那,白先慧眼含泪光,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语。时隔多年,重逢的那份情感在她们心中激荡,难以抑制。寒暄过后,李秀文关切地为她安排住处,尽力让她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
由于太过激动,李秀文竟然忘记问白先慧,为什么她选择在这个深夜到来。然而,这个疑问很快就通过接下来的对话得到了解答。白先慧坦言,出发前家人极力劝阻,担心她的身份曝光会带来不小的风险,但她心中的思乡之情异常浓烈,最终毅然决定踏上归乡之路。
展开剩余86%白先慧的这一番话让李秀文笑了,温柔地说道:“傻孩子,现在改革开放了,只要你不做违法的事,根本无需担心别人怎么想。”李秀文的声音坚定而充满信心,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,让白先慧也真切感受到大陆人民的宽容与热情。
回溯到1966年,远在美国的白先慧接到了一通让她震惊的跨洋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白崇禧突发心脏病、去世的消息。那一刻,她呆立原地,难以置信。自己已经有十余年未见父亲,本打算不久后回去探望,却不曾料到噩耗会突然降临。
在父亲的葬礼之前,白先慧赶回台湾。那一天,白家亲人齐聚一堂,沉重的氛围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。那段时间里,白家子女轮流守灵、扫墓,而白先慧却注意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:父亲墓地的朝向,和周围其他墓碑完全不同。起初她并未在意,但当她看到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墓碑与父亲的朝向一致时,心中便生出了疑惑。
经过一番查证,白先慧了解到,这些墓碑的朝向,正好指向了大陆的方向。这个发现令她感慨万分。虽然父亲从未直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,但她心里清楚,父亲对家乡的情感是深厚而复杂的。白崇禧虽然身处台湾,终究难以割舍那份对故土的依恋。中国人有“叶落归根”的说法,而白崇禧虽为历史人物,心中依旧怀有强烈的归根之情。
白先慧明白了父亲的心愿后,久久不能平静。她内心的思乡之情与父亲的遗愿交织成强烈的情感波动。尽管如此,回乡的道路并不平坦。她时常反复思索,若祖国不接受他们怎么办?若共产党无法原谅父亲的过往又该如何?这些担忧和焦虑如影随形,始终萦绕在心头。
经过深思熟虑,白先慧终于决定实现父亲的心愿,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故乡桂林的变化。她向兄弟姐妹们倾诉这一想法,却没想到遭到了激烈的反对。兄妹们认为,当前两岸关系复杂,而父亲的特殊身份,回大陆的风险极高,甚至可能遭到逮捕。
尽管明白回乡之路充满风险,白先慧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。她离开台湾,辗转回到美国,内心对桂林的思念愈发强烈,渴望两岸和解的愿望也愈发迫切。
幸运的是,经过数十年的等待,机会终于降临。1979年元旦,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这份文件表达了消除两岸隔阂、促进通航通邮、实现亲情交流的强烈愿望。文件中明确指出:
“由于长期隔绝,大陆与台湾同胞相互不了解,造成诸多不便。远居海外侨胞可自由回国探亲,何以近在咫尺的大陆与台湾同胞却难以往来?这种隔阂没有存在的理由。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,便于同胞直接接触,沟通信息,探亲访友,开展旅游、学术、文化、体育等交流。”
虽然这封信没有立即改变两岸现状,但却激发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,像白先慧一样漂泊多年的游子,内心的渴望也被重新唤醒。
1986年,大陆拍摄的电影《台儿庄战役》成为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。影片生动再现了国民党军队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,展现了李宗仁、白崇禧等指挥官的战略智慧。李宗仁的儿子李幼邻得知此事后,第一时间赶回大陆,尽管影片的后期制作还未完成,但他已深受影片传达的真诚与公正打动。
影片上映后,蒋经国、白先慧以及众多国民党老兵纷纷观看,被影片中展现的历史事实所感动。随后,蒋经国宣布正式开放两岸交流通道,允许互访探亲。
这一历史性突破,让白先慧长久以来压抑的回乡愿望重新燃起。她看到两岸局势日益和睦,深知机会已至,必须迅速启动回乡计划。
1986年夏末,白先慧再次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定,但依然遭到激烈反对。家人担心父亲作为“战犯”的身份过于敏感,普通人可以往来,而她的背景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和风险。
这一番劝阻触动了白先慧内心的担忧,也让她一度动摇。她回到房间,内心沉重,原以为通航通邮后回乡会更为顺利,没想到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她陷入了回忆和迷茫中。
她不禁回忆起1949年,父亲白崇禧接到蒋介石的电报,邀请他赴台湾协助军务。当时白崇禧在大陆屡遭失败,内无可退之路,便答应了蒋介石的邀请,前往台湾。然而抵达后,蒋介石只是任命他为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”,听起来显赫,但实际上并无实权。白崇禧虽才干卓越,却被置于了软禁状态,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
白崇禧虽心生不甘,但终究无法改变现实。他对家乡的怀念,尤其是在桂系军队辉煌一时后晚年的落寞,始终令他感到凄凉。这一切,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。而他墓碑的朝向,也许正是他死后的最后慰藉。
这一切让白先慧心情激动。完成父亲的遗愿,既是对父亲的承诺,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。她知道,如果现在不行动,将永远失去机会。
几日的沉思后,她再次向家人表明自己的决心:“即使被捕,我也绝不回头。”
这番话,透露出一个漂泊海外多年的游子的坚定信念。白先慧的归乡梦,已经在她心中酝酿多年,无论代价多大,她都必须踏上回家的路。
最终,在1986年,白先慧开始了她的
发布于:山东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